最近西半球上空甚是不太平,受北极涡旋南下影响,一道冬季风暴横扫北美,同时不断有大量极地冷空气补充南下,近期美加交界地区遭遇了持续一周以上的大风暴雪天气袭击。近几日北美遭遇了极为严峻的冬季风暴,这场风暴源自北极涡旋南下激发的低压系统。冬季风暴不仅带来了强降雪,还伴随着剧烈的冷空气,导致了美加交界地区的暴雪天气,持续了一周以上。特别是加拿大的多伦多、渥太华、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等重要城市,均出现了30到50厘米的厚重积雪,部分郊区积雪深度更是超过了90到125厘米,堆积的雪量甚至超过了惊人的一米。
这场极寒天气不单单是单纯的降雪。随着强冷空气不断南下,风寒指数被压到了谷底,低温与风暴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更为恶劣的天气条件。在2月17日下午14点,情况尤为严重。一架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飞往多伦多的达美航空航班DL4819在降落时发生了严重事故,飞机在强风和暴雪的影响下意外倾覆,最终停在跑道上,飞机机翼折断,但幸运的是机上76名旅客和4名机组人员全员生还,虽然有15人受伤,其中3人伤势较为严重,充分显示出这场极端天气的危险性。
如此激烈的北极涡旋南下过程,势必积累了巨大的能量,它不仅给北美带来了极端寒冷,也将在全球天气系统中引起了广泛的连锁反应。环流分析显示,强烈的西风带能量向东流动,通过上下游效应,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从目前的环流分析,其很可能通过上下游效应,尤其对青藏高原南侧南支西风产生非常明显作用,使得南支槽趋于异常活跃。
南支槽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主要的因素之一,随着这一波极寒气流的南下,它对南方的影响也日益明显。随着寒冷的北极涡旋在北美的退场,这股冷空气通过西风带传递,推动了南支槽异常活跃的情况,在环流背景下加速了水汽的输送,导致了我国南方大范围的降水过程。正如每年的雨水节气一样,2025年2月18日的雨水节气来临时,南方的天气变化也非常契合这个节气的特点。自2月17日起,雨带就慢慢的开始覆盖江南一带,并且随着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交替,南方的天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。江南、桂北、西南地区东部的天气变化较为显著,与节气的特点几乎是如出一辙。
在浙江,虽然今年以来始终处于贫雪状态,但在2月17日夜间至2月18日清晨,浙江的高山地区迎来了今年冬季难得一见的降雪。虽然因为地面温度过高,低海拔地区并没有迎来雪花,但高山之上却是雪花纷飞,给本就寒冷的气候增添了一份冬日的氛围。这场降雪的到来,实际上也是对前期温暖天气的一次回馈,让浙江的冬季在节气时刻得到了体现。
随着寒潮的继续推进,未来几天的降水将集中在南方,特别是西南地区东部、江南、华南西部和北部等地,普遍有小到中雨,部分地区也许会出现大雨。而青藏高原东部、西北地区东部、华北西部和南部等地,也将迎来小到中雪或雨夹雪的天气,局地暴雪的出现也让这些地区的冬季气候显得更为极端。贵州、湖南、江西等地的朋友们需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,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。
显然这轮南支槽活动并不是一波流,而是一次长期的活动,随着南支槽的慢慢地增加,未来一段时间南方将迎来频繁的降水。西南地区东部、江南、华南等地,将经历持续的雨天,且这些地区的降水量有一定的概率会很大,特别是在贵州东部、湖南中西部等地区,局部地区的降水量可能会达到大雨级别。这些降水虽然维持的时间较长,但局地的强度可能较为强烈,带来的影响也不可以小看。同时由于冷空气路径偏东,浙江山区也将分别在1月20日和1月22-23日前后出现明显降雪。
随着冷空气的南下,北方的天气也将进入一段寒冷的时段。尽管这股冷空气的强度相对有限,但它依然会对南方的降温产生一定的影响,尤其是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的碰撞将带来更频繁的降水。而在这场降水过程中,气温波动较大,尤其是在长江流域、江南及华南的气温变化较为剧烈,南方各地都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。直至2月24日之后,随着东北低槽和冷堆的退场,南方的气温逐渐回升,但也伴随着频繁的降水,但当时的雨会更加像温暖的春雨,也将伴随大范围的雷声。